更新记录
2016.6.30:在线民间偏方查询完成上线

在线民间偏方查询

所谓偏方,是指药味不多,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。这里分类整理了当前常见的民间中医偏方供大家查询。但其中使用方法还请遵照医嘱进行,切记勿自行随意用药!


搜索民间偏方:
名方分类:内科 外科 肿瘤 皮肤 五官 妇科 男科 儿科 保健 药酒 其他
民间偏方 / 其他 / 针灸推拿 / 针灸治疗感冒上一个 查看全部 下一个

针灸治疗感冒

【概说】
感冒是以头痛,鼻塞,流涕,恶风寒,发热为主症的一种外感病。四季均可发生,尤以冬春两季为多。根据感邪性质和临床表现的不同,分为风寒、风热两大类。一般病轻者称“伤风”,在一个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者,为时行感冒,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,流行性感冒等疾病。
【病因病机】
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,当气候急剧变化时,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,于是邪气从皮毛、口鼻而入,引起一系列肺经症状。
(一)风寒束表,肺气不宣,阳气郁阻,毛窍闭塞而为风寒感冒。
(二)感受风热,则风热犯肺,肺失清肃,皮毛疏泄露失常而为风热感冒。
【辨证治疗】
(一)风寒
主证:恶寒发热,无汗,头痛,四肢酸痛,鼻塞,流涕,喉痒,咳嗽声重,痰多清稀,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
治法:取手阳明、太阴和足太阳经穴为主。针用泻法,以祛风散寒,宣肺解表。
处方:列缺、合谷、风池、风门。
随证配穴:挟湿加中脘、内关、足三里。
方义:风寒外束,毛窍闭塞,肺气失宣,故取手太阴络穴列缺宣肺利窍,以治鼻塞,喉痒,咳嗽;太阳主表,外感风寒,先犯太阳,故取风门以疏调太阳经气,祛风散寒,以治恶寒,发热,头痛等症;太阴、阳明互为表里,取手阳明经原穴合谷以宣肺解表,更有阳维脉与足少阳之会穴风池祛风解表,四穴相配,以达祛风散寒,宣肺解表的功效。挟湿针中脘、内关、足三里以健脾胃,化湿浊、理气降逆。
(二)风热
主证:发热,汗出,微恶风,头胀痛,咳嗽,吐黄稠痰,咽部红肿疼痛,口渴欲饮,苔薄白或微黄,脉浮数。
夏令感冒,多挟暑湿,症见发热较高,有汗而热不解,身重倦怠,口渴,小便黄赤,舌红苔黄,脉濡数。
治法:取督脉、手阳明、少阳、太阴经穴为主。针刺用泻法,以疏风清热,清肃肺气。
处方:大椎、尺泽、外关、合谷、鱼际、少商。
随证配穴:挟暑湿加中脘、足三里。
方义:大椎为诸阳之会,功善表散阳邪而退热;尺泽为肺之合穴,鱼际为肺经荥穴,少商为肺经井穴,三穴合用可泄肺热,利咽喉;外关为手少阳络穴,又通阳维脉,阳维主表而维系诸阳经,故外关可解表热;挟暑湿加中脘、足三里以健脾胃,祛湿邪。
【其它疗法】
1、耳针
取穴;肺、气管、耳尖。
方法:针双耳,强刺激,留针10-20min。
2、皮肤针
对发热汗不出及项背疼痛者,沿背部督脉、膀胱经用皮肤针叩打,之后再拔火罐。
【附注】
预防感冒法:在流行季节中,灸风门,或针足三里,可预防感冒。

脚本之家在线工具站提醒您: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,使用前请遵医嘱。

关于民间偏方大全

什么是民间偏方?

  所谓偏方,是指药味不多,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。数千年来,在我国民间流传着非常丰富、简单而又疗效神奇的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、秘方、验方,方书著作浩如烟海。本站特将流传于民间的偏方加以收集整理,汇集成这一《民间偏方大全》,共收录了各类偏方、验方、秘方7000余条。
  此《民间偏方大全》之食疗、土方精选,所用方材均以民间土方、偏方为主,不仅易找、易买、易用,而且疗效神奇,又无副作用。它汇集了古今诸多名方、妙方、秘方,最适合家庭使用。当您患有疑难病久治未愈时,不妨试一试这些民间偏方,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。这些民间偏方不但适合家庭进行自我治疗,对医院的一些中医以及西医专业医生来讲,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。
  注意:偏方疗效会因时令、地域和各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而异,请采用本站的偏方方剂时,要根据地域和自己的身体情况有选择地选用合适的方剂,适时地进行疗补。

脚本之家工具类小程序上线了!微信小程序搜索 脚本之家工具箱 或者扫描如下小程序码直接打开小程序!


为回馈广大用户对脚本之家的关注,脚本之家不定期开展红包、图书、礼品大放送活动

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即可参与活动!

最后,感谢您对脚本之家在线工具的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