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记录
2016.6.30:在线民间偏方查询完成上线

在线民间偏方查询

所谓偏方,是指药味不多,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。这里分类整理了当前常见的民间中医偏方供大家查询。但其中使用方法还请遵照医嘱进行,切记勿自行随意用药!


搜索民间偏方:
名方分类:内科 外科 肿瘤 皮肤 五官 妇科 男科 儿科 保健 药酒 其他
民间偏方 / 其他 / 中医常识 / 脑外伤后高热临证治验上一个 查看全部 下一个

脑外伤后高热临证治验

高热是脑外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。笔者辨证治疗时发现,中重型脑外伤以青壮年多见,高热是正邪相争的表现,治疗若能力挫病邪,每获良效。兹举例如下。
例1:尹某,女,40岁。因交通事故致急性闭合性脑损伤(重型),于1998年5月20日入院。入院诊断:原发性脑干损伤,右环池出血,头皮裂伤,左上肢骨折。当时已深昏迷,呼吸困难,bp24/14kpa。即行亚低温、人工呼吸、抗炎、脱水等对症处理。48小时撤除亚低温治疗,体温逐渐升高,达39℃以上,用冰毯等物理降温。查血wbc10.7×109/l,n:91%,l:9%,西医诊断:原发性脑干损伤后中枢性发热并肺部感染。先后用环丙沙星、希普欣、稳可信、泰能等治疗疗效不显。5月27日请中医会诊。诊见:高热,昏迷,t39℃,肌肤灼热无汗,全身散在青紫擦痕。气管切开,喉中痰鸣,舌红、苔黄浮糙,脉弦滑数有力。证属痰热上蒙,瘀阻脑络。治宜清热化痰,祛瘀通络开窍。处方:栝楼18克,半夏、天竺黄各12克,黄芩、石菖蒲、郁金各9克,川芎3克,鱼腥草15克,白芷、炙远志、射干各6克,羚羊粉(冲服)0.6克。4剂,每天1剂,水煎分2次胃饲。6月1日复诊:仍高热,神昏,t40.5℃,大便已1周未行,舌脉同上。治宜釜底抽薪,泄热祛邪。拟大承气汤加味:大黄(后下)、厚朴、芒硝(冲)各5克,人工牛黄(冲)0.3克,天竺黄、焦栀子各12克,淡豆豉6克,羚羊粉(冲)12克,栝楼18克,炒枳实、石菖蒲、郁金各9克。4剂,每天1剂,水煎,分2次服。2剂后,排出大量臭秽大便,体温降至38℃,4剂后体温36.8℃,为巩固疗效再服3剂。神志为浅昏迷,呼吸平稳,痰少,体温未再升高。
例2:邹某,男,42岁。脑外伤2天、右颞脑内血肿术后1天,于1998年6月22日以右颞脑内血肿术后继发脑干损伤收入院。入院时神志昏迷,予亚低温、人工呼吸、抗炎、脱水、腰穿引流降颅压等对症处理后神志转清,但头右颞部伤口溃破开裂,有脓性分泌物及脑脊液渗漏,随即出现高热,神志模糊。查血wbc19.9×109/l,n:80%,l:19%。脑脊液常规:外观黄色微浊,潘氏试验(+),细胞总数16×109/l,白细胞11×1010/l,单核42%,多核58%。脑脊液生化glu19mmol/l,cl80mmol/l,pro193m克/l。脑脊液培养枸橼酸盐杆菌。西医诊断:颅内感染性发热。先后用凯复定、磺胺、泰能、罗氏芬等抗生素及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,化痰开窍,病情未能控制。7月16日请中医会诊。诊见:高热,神昏,t39.3℃,肌肤灼热,头部伤口脑脊液渗漏,脓性分泌物,愈合不良,失语,尿多色黄,大便溏,舌红、苔薄黄腻,脉数不匀。证属湿热弥漫,毒恋气分。治宜清热利湿解毒,方用藿朴夏苓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。处方:藿香、半夏、焦栀子、车前子(包)各12克,金银花、连翘各15克,淡豆豉、射干各6克,薏苡仁25克,郁金、黄芩、紫苏叶各9克,厚朴5克,羚羊粉(冲服)0.6克。4剂,每天1剂,水煎分2次服。药后体温渐退,脑脊液渗漏及脓性分泌物减少,伤口开始愈合。7月24日复诊:t37.8℃,神志模糊,喉中痰多,大便2天未行,舌红、苔黄腻,脉滑数。治宜清热化痰,佐以通腑。处方:栝楼、茯苓各18克,胆南星、半夏、栀子、赤芍各12克,黄芩15克,炒枳实、柴胡各9克,大黄(后下)5克,羚羊粉(冲服)0.6克,人工牛黄(冲服)0.3克,4剂。药尽体温正常,神清,能语,但不欲言,伤口愈合良好,醒后多汗,舌苔薄,寸脉弱,以健脾益气、燥湿化痰之剂收功。
例3:郭某,男,13岁。患者车祸后脑外伤、呕吐3小时,于1998年5月15日以急性闭合性脑损伤(中型)收住院。入院时神清,能语,精神差,头皮无裂伤,耳鼻无出血。ct示: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、脑积水。入院不久头痛,呕吐,发热,右侧偏瘫,失语,行脑室—腹腔分流术及其他对症处理,症状缓解不明显。脑脊液常规:外观黄色微混浊,潘氏试验(-),总细胞数7.25×109/l,白细胞7.2×109/l,多核65%,单核35%。脑脊液生化:glu0.2mmol/l,cl119mmol/l,pro57mg/l。脑脊液培养:表皮葡萄球菌、产气肠杆菌。诊断:颅内感染性发热。先后予青霉素、复达欣、菌必治、消炎痛栓及中药柴胡制剂等抗菌、消炎、退热均无效,6月17日请中医会诊。诊见:发热,t39℃,肌肤灼热无汗,面苍形瘦,神清,失语,右侧肢体偏瘫,头痛,烦躁,纳少,大便多天未行,舌红、苔白腻,脉细数无力。脑室—腹腔脑脊液分流见血性脑脊液。证属外伤脑络,瘀阻水停。治宜化瘀利水为主,以抵当汤加味。处方:大黄(后下)、虻虫、水蛭、三七末(冲)各3克,桃仁、红花、葶苈子各9克,益母草15克,车前子(包)、藿香各12克,人参(另兑)6克,茯苓24克。2剂,水煎分3天服完。21日诊:体温恢复正常,余症改善。
按:所述3例脑外伤高热治法各异。例1以腑实为主,兼夹痰热。腑浊夹痰热上扰清窍,导致高热神昏。治以大承气汤釜底抽薪,急下存阴,使腑通浊泄,热从谷道而出。肺与大肠相表里,排大便泻痰热而清窍无扰,故腑气一通,热退身凉,昏迷减轻,呼吸平稳,痰量减少。
例2证属湿热弥漫,毒恋气分。湿热蒸腾,清窍被蒙则高热神志不清。治疗宜芳香轻清,忌大剂苦寒,轻清之剂泄热而不伤脾胃,药如黄芩、栀子、车前子、金银花、连翘;芳香之味悦脾醒胃,宣畅气机,有利于脾胃运化水湿,药如藿香、厚朴、紫苏叶、淡豆豉。湿热分消,热势渐退,继以清热化痰及健脾化痰之剂调理而安。
例3证属瘀阻水停。瘀阻脑络,血行不利,血不利则脑积水。瘀血内滞,血不循常道,故见血性脑脊液。瘀阻化热,瘀热上扰神明,则发热、烦躁、头痛、失语。面苍形瘦、肢体活动不利,为瘀血不去,新血不生,机体失养,方用抵当汤破血逐瘀,三七化瘀止血,益母草化瘀利水;合葶苈子、车前子利水降颅压,人参、茯苓、藿香益气扶正,健脾化湿。
作者简介
樊永平 男,师从王绵之教授,1996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博士学位。现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工作,任主任医师、中医科主任、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。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、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委员、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研究会常委、北京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委、北京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、北京中医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库成员、国家医疗保险基本药物目录专家。

脚本之家在线工具站提醒您: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,使用前请遵医嘱。

关于民间偏方大全

什么是民间偏方?

  所谓偏方,是指药味不多,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。数千年来,在我国民间流传着非常丰富、简单而又疗效神奇的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、秘方、验方,方书著作浩如烟海。本站特将流传于民间的偏方加以收集整理,汇集成这一《民间偏方大全》,共收录了各类偏方、验方、秘方7000余条。
  此《民间偏方大全》之食疗、土方精选,所用方材均以民间土方、偏方为主,不仅易找、易买、易用,而且疗效神奇,又无副作用。它汇集了古今诸多名方、妙方、秘方,最适合家庭使用。当您患有疑难病久治未愈时,不妨试一试这些民间偏方,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。这些民间偏方不但适合家庭进行自我治疗,对医院的一些中医以及西医专业医生来讲,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。
  注意:偏方疗效会因时令、地域和各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而异,请采用本站的偏方方剂时,要根据地域和自己的身体情况有选择地选用合适的方剂,适时地进行疗补。

脚本之家工具类小程序上线了!微信小程序搜索 脚本之家工具箱 或者扫描如下小程序码直接打开小程序!


为回馈广大用户对脚本之家的关注,脚本之家不定期开展红包、图书、礼品大放送活动

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即可参与活动!

最后,感谢您对脚本之家在线工具的支持!